淮滨县十三届人大
五次会议文件之九
关于淮滨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6年4月21日在淮滨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淮滨县财政局局长 章志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淮滨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克服财政收入严峻形势和财政支出巨大压力,着力抓好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2015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情况。2015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288万元,为预算的110.5%,比上年增长24.9%,增收8218万元,在七县两区中增幅排名第二(不含固始,下同)。其中:
税收收入完成29108万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5%,比上年同期增长15%,增收3792万元,在七县两区中增幅排名第三。
非税收入完成1218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5%,比上年同期增长57.1%,增收4426万元,在七县两区中增幅排名第二。
支出情况。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175336万元,经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为276978万元。由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和我县调入资金,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9063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4.9%,比上年同期增长8.6%,增支23103万元。支出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301万元,同比增长4.1%;公共安全支出9935万元,同比增长5.9%;教育支出66552万元,同比下降16.9%;科学技术支出298万元,同比下降40.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16万元,同比增长1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618万元,同比增长34.3%;医疗卫生支出38835万元,同比增长8.9%;环境保护支出6639万元,同比增长173.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120万元,同比增长372%;农林水事务支出50020万元,同比增长4.2%;交通运输支出10773万元,同比增长40.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01万元,同比增长56.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94万元,同比下降10.9%;金融监管支出15万元,同比下降40%;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337万元,同比下降11.3%;住房保障支出11291万元,同比下降19.7%;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773万元,同比增长152.2%,其他支出20万元。
财政预算平衡情况:2015年,全县财政预算收入29954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288万元;返还性收入625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6314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8256万元,上年结余50万元,调入资金406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6500万元。2015年,全县财政预算支出29954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0638万元,上解支出6887万元,债券转贷支出2024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尚未得到上级批复,涉及补助收入、上解支出、结余等数据可能发生变动,待上级决算批复下达后再另行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5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5218万元,转移性收入10841万元,以上两项收入合计36059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6059万元,支出执行情况: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012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0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73万元,商业服务业支出2万元,其他支出1209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1786.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60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29182.2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4447.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9423.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25023.3万元。
结余733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180.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余4158.9万元。
(二)政府债务情况
按照预算法规定,从2015年起国家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即年度政府债务的余额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经市政府批准,核定我县2015年政府债务限额715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71500万元)。截止2015年底,我县一类债务为60366.69万元。
(三)主要财政工作举措
1、加强发展型财政建设,着力支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年初,财政预算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1030万元,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财政投入城镇化发展资金30785万元,其中:1.县级财政投入15446万元,主要包括投入城市道路、路灯照明、绿化亮化、环卫保洁等14718万元,投入第二污水处理厂前期拆迁728万元;2.投入专项资金15339万元,主要包括淮河文化园区建设1060万元,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767万元,城乡交通建设5303万元,第二污水厂建设5190万元,城区污水管网建设1001万元,客运汽车北站建设400万元,城区绿化资金35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1268万元。
二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步伐。2015年,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628万元,支持产业聚集区建设,其中:提升承载能力资金657万元、2014至2015年三税返还资金20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67万元,市级奖励资金2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产业发展引导资金8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支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
三是支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保障房建设资金,及时拨付资金,加快推进在建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户区建设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完工。2015年县财政落实1.32亿元,支持朝阳小区、春晖小区、桂花岗社区、和顺小区等保障房建设。
四是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提升担保和服务能力。2015年,注入县金财担保公司资本金2000万元,投入担保风险代偿资金22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融资担保能力,加大了融资担保力度。2015年县金财担保公司新增担保贷款余额1.8亿元,有效破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
五是加强银财合作,促进银行放贷支持发展。加强财政对公存款支持,促进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投放。2015年,县财政对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对公存款7.29亿元,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投放贷款7.59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六是清理整顿涉企收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全县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认真落实企业一费制,2015年取消涉企收费项目3项,减免7项,降低收费标准9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850万元。
2、加强民生型财政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财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2015年全县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2%。
一是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教育优先发展。2015年,全县教育支出66552万元,其中: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9126万元,资助小学生12万人次、初中生5.8万人次;发放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720万元;落实中等职业学生免学费188万元;拨付营养餐改善计划资金5776万元,受助学生14万人次;投入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852万元,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250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民办教育支持措施,县财政投入资金4000万元,接收香港言爱基金会捐助1000万元,用于思源学校基础建设。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2015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618万元,增长34.3%。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发放企业养老保险金23916万元。落实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资金64万元,落实“雨露计划”资金180万元,培训贫困农民5000多人。支持创业就业,发放小额贷款财政贴息1023万元。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100万元。提高供养标准,发放农村五保户供养资金1667万元。对产业集聚区失地农民实行社会保障和救助,发放失地农民救助金304元。
三是推进城乡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15年,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38835万元,增长8.9%。继续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报销水平,全县参合农民61.28万人,参合率98.26%,筹集资金2.88亿元,支付新农合医疗基金2.72亿元。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资金2455万元。加大医疗救助投入力度,拨付医疗救助资金723万元。
四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15年,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16万元,增长17.3%。支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农村文化信息共享、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书屋、农村体育设施等惠民工程建设,促进文体事业发展。
3、加强绩效型财政建设,着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着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注重提升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是深化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管理。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完善预算分配机制,细化预算编制目录,“三公”经费预算单列,推进预决算公开。
二是治理三公经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车运行和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加强源头控制,从严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确保全县“三公”经费零增长、公务支出逐年减少,制止奢侈浪费行为。
三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扩大采购规模。不断深化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实行“管、办”分离,确保公开公正,阳光操作。2015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96个,采购金额13265万元,资金节约率13%。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登记和资产清查工作,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单位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审批程序,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五是加强投资评审管理,提高资金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审机制,规范评审程序,加快重点项目评审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5年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37个,评审金额81977万元,资金审减率11.34% 。
六是加强审核监督,提升集中支付率。严把审核支付关口,加强资金审核和支付监督,前面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规范基层单位公务支出行为,维护财经纪律。2015年财政集中支付16.4亿元,公务卡支付17836笔,刷卡结报金额4492万元。
七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规范。前移监督关口,强化督导检查。组织专人全程参与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现场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效益。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联合开展全县财务大检查,组织“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全面加强和规范基层财务管理。
4、夯实基础推进改革,加快强农惠农富农步伐
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是改进农业三项补贴办法,支持“三农”发展。积极推进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按要求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统一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2015年,全县公示补贴面积76.16万亩,每亩补贴标准118.63元,补贴资金9035万元,发放率100%。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061万元。
二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粮食增产。2015年,完成农业基础设施投资6022万元,推进“百千万”示范工程、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防汛抗旱资金249万元,打井挖塘,维护病险堤防,促进了全县粮食增产增收。
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农民脱贫致富。2015年落实财政扶贫资金4114万元,实施整村推进、科技扶贫、到户增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贴息、小额信贷扶贫贴息;通过整村推进、资金扶持、项目拉动等措施,实现贫困农民增收脱贫。
四是完善财政奖补机制,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2015年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700万元,加快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步伐。争取上级财政投入1286万元,支持防胡镇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五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892万元,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全县财政收支不断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为41288万元和290638万元,分别是2010年的2.8倍和2.4倍,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财政稳增长、调结构职能作用有效发挥,财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财政民生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代表委员们严格监督、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以及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改革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之间矛盾日益加剧,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财政保障能力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差距较大。部分支出结构不够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仍相对薄弱。基层单位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财政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编制好2016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目前,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各项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十分集中。收入方面,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措施,包括全面实施营改增、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清理取消减少收费等,这些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将大幅减少财政收入。支出方面,增支政策多、刚性强。推进脱贫攻坚工程,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政策补助标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等,都需要大幅增加支出,收支矛盾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一年。
2016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财政工作新常态,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坚持依法理财,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
预算收入安排。2016年,预计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04万元,比上年增长9%,增收371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1728万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5%,非税收入完成1327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5%。
预算支出安排。2016年,预计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19586万元,比上年年初增长25.2%。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31535万元,公共安全9572万元,教育55998万元,科学技术3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69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4217万元,医疗卫生28197万元,节能环保10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4637万元,农林水事务24092万元,交通运输2978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63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728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334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45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809万元,预备费2302万元,其它支出3090万元。
财政预算平衡情况:2016年,全县财政预算收入227473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04万元;返还性收入629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4917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6997万元。全县财政预算支出22747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9586万元,上解支出6887万元,债券还本付息支出1000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财政部规定,上级补助收入按上级财政部门提前告知数安排;债务收入暂不列入年初预算,待上级财政部门批复我县债券规模后,再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6年,预计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33611万元,转移性收入220万元,以上两项收入合计33831万元。
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33831万元,支出执行情况: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3181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00万元,其他支出350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6年,全县预计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5984.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824.9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3316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5001.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9009.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25992万元。
结余10983.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815.1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结余7168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由于我县国有企业较少,除乌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属国有参股企业外,并按合同规定两年后才能分红,因此没有形成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其他国有企业近年来也大都亏损,没有实现分红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具有经营性质,产生少量收入已全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因不具备编制条件,2016年县级尚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五)2016年财政工作重点
为实现2016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一是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财源建设,巩固主体税源,培育后续财源,促进收入可持续增长。密切跟踪国家财税政策调整,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源控管,堵塞收入征管漏洞;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强化征管措施,挖掘征收潜力,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加大土地出让力度,深化“三违”整治,彻底清收清缴土地出让金。二是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项目和转移支付资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保障。
2、科学合理编制2016年部门综合预算。在今年预算执行较好的基础上,认真编制2016年部门预算,科学测算各种数据,统筹分析影响财力因素,合理划分支出顺序,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盘活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盘活资金统筹用于财力安排。同时,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全面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
3、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一是改进预算控制方式。推进年度预算改革,一般公共预算审核的重点由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强化支出预算约束,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支出预算的同时,要重点报告支出政策内容。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预算未安排的事项一律不得支出。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财政专户管理。除合规且必须开设的财政专户外,一律不予新开。除经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予以保留的外,其余专户2年内逐步取消。完善国库现金管理。实施国库现金管理调节库款余额,确保库款余额处于合理稳定区间。三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健全“借、用、还”一体化的债务管理机制,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四是积极探索推动PPP模式的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参加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五是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反映政府资产和负债信息,为规范政府的举债行为、反映政府的偿债能力、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和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依据。六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要求,加强公务支出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保证重点支出。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重要民生领域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村容村貌,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5、强化财政精细化管理。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狠抓预算管理,强化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切实加强债务管理,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严格财政监督,全面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6、优化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加强反腐倡廉,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财政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努力完成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为淮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