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淮河文化开发区位于淮滨县新老城区结合部,该区域总面积约7000余亩,包括东西湖景区2700亩,走读淮河项目区4620亩。该区域位于淮河支流饮马港入淮口段行洪滩区,主要承接上游5个乡镇的雨水和洪水下泄入淮河任务,地势低洼易涝,属于典型的洪水走廊地带。
现有的东西湖景区面积2700余亩,原是低洼滩涂地,2002年开始经过二年治理成为现有的东西湖风景区,如今已成为淮滨县的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走读淮河项目区规划公园面积2920亩,主要以小体、植物、人工硬质三种板块组成。规划的走读淮河项目区秉承“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的开发理念和“梳文”、“理水”、“建园”、“造市”的设计策略。建筑按照从汉代建筑到清代建筑,按照从淮河源头到入海口的顺序,旨在将千里淮河浓缩在淮滨,形成走读淮河景观带。我们提的口号是“一日走完淮河”、“千里淮河在淮滨”。该景观带也是走读淮河项目的核心区,项目设置以其为主线,以淮河两岸十个地市级著名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为基础,用微缩重建或借名另建的手法浓缩淮河沿线景观,形成浓郁淮水风格的景观带,构建以淮河文化为主题 的文化产业园,打造集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休闲与观光、商业开发与生态居住功能于一体的淮河文化集中展示地和淮河文化产业集聚区。
二、总体布局
1、空间结构
整个项目区总体空间结构为“4+3”,即一带一廊一环一阁三区。
一带为“走读淮河”景观带:
“走读淮河”景观带是园区的核心区,项目设置以其为主线,以淮河两岸十个地级市著名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为基础,用微缩重建或借名另建的手法浓缩淮河沿线景观,形成浓郁淮水风格的景观带。
一廊为“淮河文化长廊”:
规划淮河文化长廊作为淮河文化展示交流场所,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设置有历代名碑廊、淮河名人碑园、淮河文化碑廊、中华第一长卷等景点和淮源碑、蒋王石阙、淮上茶园、孙叔敖祠堂、文峰塔、管鲍祠、淮南王宫、禹王宫、龙兴寺、镇淮楼、射阳簃、淮河水街、五亭桥、文游台、郑板桥书画院等坐落在淮水周边的景观建筑。
一环为“环湖景观大道”:
规划的环湖景观大道既能增加游客的体验性和娱乐性,又能大幅度提升文化园的内在品质和吸引力。
一阁为“淮滨阁”:
规划淮滨阁位于湖中孤岛上,处于整个景区的核心位置,建筑体量较大,彰显出淮滨文化的重要性,渲染浓郁的文化气息,规划将其作为淮滨文化的特征标志建筑。
三区分别为景点景观区、水上体验区和生态居住区。
2、总体布局
规划总体空间布局分为四景区:
“走”:“走遍淮河”景区;
“读”:“读我淮滨”景区;
“淮”:“淮上人家”景区;
“河”:“河晏清平”景区。
“走遍淮河”景区位于整个景区的核心区域。规划设计为沿小淮河两边位置布置浓缩淮河景观带,按照从汉代建筑到清式建筑的风格,把淮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地域特色文化做主要的介绍和展示,体现出“一日走完千里淮河”“千里淮河在淮滨”的深刻内涵。
“读我淮滨”景区是将淮滨的人文地理突出强调,主要以“孙叔敖”的事迹来展现淮滨故事。其他以淮滨的“酿酒业”来阐释淮滨特色,特别是以新建的“淮滨阁”作为全园的标志性建筑,塑造淮滨形象和淮滨精神。
“淮上人家”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龙兴寺、淮河水街等,规划以购物、娱乐、商贸、宗教等形式展示淮河文化,讲述淮河故事。
“河晏清平”景区主要包括仿古街道、休憩广场、宫观庙宇,主要景点有船文化博览区、儿童乐园、欢乐谷等娱乐休闲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