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魅力淮滨 > 经济发展
产业集聚打造临港强县
来源:政府办公室时间:2019-05-09浏览量:
分享:

  近年来,淮滨县以“一城一区三基地”为战略定位,抢抓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大好机遇,紧盯主导抓集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开创淮滨工业发展新局面。今年上半年,淮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等6项指标增速位居信阳全市第一位。产业集聚区新增“四上”企业、亿元以上项目、工业投资项目和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化纤纺织产业更是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嬗变,呈现出企业产品供不应求、标准厂房供不应求的生动局面。美丽的淮河滩上正在描绘一幅打造中西部最大化纤纺织生产基地的宏伟蓝图。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一角

  持之以恒强规模

  2015年9月,苏州市吴江区开了十年纺织厂的固始县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俞显传,突然把厂搬到了淮滨。

  这源于淮滨县当年8月在当地成功组织的一次招商行动。

  “那次吴江有20家纺织企业应邀到淮滨考察,当场签约的包括我们在内只有两家。”俞显传回忆说,“他们说到做到,全部兑现了承诺。这是让我当初下定决心回来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

  9月建厂,12月投产,2016年、2017年俞显传就实现净利润翻番。他的成功投资经历,很快在吴江纺织界传开。与他家一河之隔的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的表兄弟尤如仁跟着也在淮滨建起了绿锦纺织厂,生意现在做得比他还大。在他们的现身说法带动下,仅吴江就有十多家纺织企业搬到了淮滨。

  淮滨建县晚、灾害多、底子薄,经济发展曾一度滞后,要实现后发赶超,必须靠工业来支撑,靠产业来推动。

  淮滨县多年坚持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强调精锐招商、精准招商、精细招商,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产业转移提速机遇,定向派驻招商团队,驻点收集招商线索,提前介入对接服务,坚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与客商细算投入账、成本账、收益账、综合账,在算账中比较效益,在对比中寻求合作,紧盯关键人,捧出一颗心,招一个,成一个,引一批,带一片。仅2017年以来,就赴外组织招商60余次,签约项目110多个,合同金额60亿元,已落地项目54个。

  企业来了,还得抓集聚,持续壮大规模。围绕培育龙头企业,淮滨县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浙商、刚辉、川大等纺织龙头企业通过扩建项目,新上设备,大幅提升生产能力。同时采取入股增资、政府返租厂房、企业联建联运等模式,着力破解厂房供不应求的问题,先后在启动纺织孵化园二期、嘉兴纺织产业园、苏州纺织产业园、淮绣园、浙商纺织工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等“六园”建设的基础上,又盘活企业闲置土地,撬动社会资本,上马了纺织科技双创园项目,着力在“纵向拉长,横向配套”上下功夫,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在淮滨基本形成了由化纤纺织—服装生产—智能制造的产业链条,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主动融入到产业链条上,促进了产业链优势互补、发展互动。

  截至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化纤纺织企业79家,年产坯布9亿米,年产值达50亿元,还有9个“园中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建成后,每个园可容纳企业20多家。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淮滨县纺织工业日积月累,风生水起。2016年,他们围绕新提出的“一城一区三基地”的奋斗目标,当年就新引进纺织企业25家,新增织机4000台套,到年底实现建成河南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的目标;2017年,又新引进纺织企业43家,新增织机5000台套,成功实现中原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目标。

  今年,他们提出了努力打造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的目标,截至目前,已经新签约企业53家,一旦全部落地,实现这个目标指日可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