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防胡镇抢抓杂交构树被列为国家“十大扶贫工程”的战略机遇,坚持走“政策连环+产业循环+市场闭环”的良性发展之路,将构树扶贫与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大力推动构树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以小构树助推大扶贫,扎实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镇构树种植3160亩,带动新型经营主体13个,链接贫困户119户,年产值825万元。
一是政府积极引导。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镇党委、政府紧抓产业扶贫不放松。在推动杂交构树落地防胡过程中,由县产业办牵头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学懂弄通构树产业发展的规律。先后组织镇村干部6次到外县参观学习,召开5次有400人参加的构树产业知识专题培训班;成立专班对构树产业进行研判分析,实行一名班子成员负责、一名村干部联络、一名党员参与的“1+1+1”模式,整合全镇之力发展构树产业。加大宣传引导,防胡镇多次召开专题班子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将构树产业作为该镇脱贫产业的主推项目,全力打造构树产业特色小镇,组织由镇村干部参加的构树产业观摩4次,分4个片区召开村民组会议,宣传构树产业及发展前景。在开展“大走访”过程中,4名小片区长、16名村责任组长、550名帮扶责任人、19名标兵候选人大力宣传发展构树产业优惠政策,即贫困户种植构树2亩以上,每亩奖补900元,优惠的政策和摸得着实惠极大激发群众种植构树的积极性。
二是企业引领方向。完善的产业链是确保构树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按照构树扶贫和发展畜牧业有机结合的发展思路,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党员+农户”的“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大企业,突出龙头带动,实现构树全产业链发展。如培育禾吉盛公司为构树发展龙头企业,新建育苗大棚6座,年育苗能力达到1200万株;牵头建设构树山羊养殖基地,养殖构树羊500头。鼓励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加快构树种植推广,助力禾吉盛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带动农户近百户种植构树。用好“合作社+”模式。禾吉盛公司与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合同,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小额贷款入股或托管等方式参与构树种植,吸纳贫困户就业,与贫困户签订产供销协议,实行订单生产,确保种植户稳定增收。研发构树产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资金支持,培育构树产品利润增长点,重点开发构树“三品”,即保健品、食用品、特色小产品,成功研发构树面条、构树茶叶,发展构树羊、构树牛、构树猪等一系列生态产品,实现“树变奶、树变肉”过腹增值,进一步促进构树产业链闭合式发展。
三是能人示范带动。培养能人引路。防胡镇以村“两委”干部、监委会主任为发展构树的“引路人”,率先在自己的责任田种植,种植面积5亩起步,不超过自己所属综合粮食补贴面积,同时要带动本村民组连片种植构树50亩以上,每村要预留土地100亩,强力推动构树产业发展。村“两委”干部、监委会主任完成5亩的种植任务且不超综合粮补面积,镇财政给予每亩900元奖补,发放工资的80%;非贫困村必须带动1户贫困户,贫困村带动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2亩以上,完成任务发放工资20%,另外每超额完成1户,给予相应奖励。在完成上述两项任务基础上,在本村民组连片种植构树50亩以上,除按县奖补政策落实外,镇财政给予村干部奖补每亩100元。
四是联盟聚合发力。针对产业发展中缺乏集中统一平台,产业难以做大做强的问题,探索建立了“党建联盟+产业联盟”,以“党建聚合”实现“产业整合”,以“产业整合”催生竞争优势,抱团发展。防胡镇牵头成立构树产业党建联盟和产业联盟,成立产业联盟理事会,建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联办、信息联通、人才联育”的“三共三联”运作模式,全力发展构树产业。截至目前,该镇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1家,发展带贫企业5家,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工程2个,吸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个,78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119户贫困户链接在产业链上,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丰收。
五是群众实现脱贫。镇党委发展构树产业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多措并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奏响构树产业“三部曲”。一是“给人种”,引导、鼓励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入股构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或村集体合作社。每年可享受租金500元,收入既稳定又轻松。二是“帮人种”,按照灵活就业、自由结合的原则,优先安排贫困户到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业和打零工,专职负责人员每月2500元,打零工贫困户每天100元,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三是“自己种”,对于有种植意愿的农户,龙头企业承诺提供低于市场价格优质构树苗,保底价回收,每亩收入3000元,并提供技术指导、农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