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街道认真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党代会精神,立足街道实际,描绘“五大顺河”蓝图,力争在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为保障谱写五大顺河新篇章,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和目标,下一步,将着力抓好以下10项工作:
一、抓学习、谋思路
县十三次党代会闭幕后,顺河街道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会、社区支部书记、机关全体人员等范围的会议,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学习省委工作会议、县党代会精神和其他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及时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县党代会精神是今后全县发展的路线图、任务书,为顺河街道的发展提供了新遵循、新思路,为此,我们按照县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结合顺河实际,集思广益,谋划创新工作思路,提出了“五大顺河”创建目标,并明确“十项抓手”,多点发力、多措并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激发干群干事创业热情,找准目标落地生根的抓手,以扎实的工作步骤,向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
二、抓党建、夯基础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手上,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筑牢思想基石,强化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夯实城市基层治理,持续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基层党建目标任务落地见效,通过规范街道社区两级“党史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民主评议等党建工作制度,全面强化社区“两委”干部队伍战斗力,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推动街道社区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开展“逐社区观摩、整街道推进”活动,精准梳理党建短板、落实工作举措,全面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实施人才培育计划,抓牢“招才引智”责任,制定街道优秀人才“回引计划”,积极储备人才力量。
三、抓队伍、强担当
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慌,提升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有担当、有干劲、充满朝气活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强化街道领导班子和社区“两委”班子团结,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一流队伍,形成坚强堡垒。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岗位职责,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大力发扬焦裕禄精神,坚守为民情怀,勇于开拓创新,矢志艰苦奋斗,全力以赴干在实处,奋力书写新时代精彩华章。
四、抓纪律、守底线
由街道党委带头,从领导班子抓起,认真运用好“四责协同”工作机制,履行好党工委主体责任,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教育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底线和纪律底线,持续营造顺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环境。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大局意识,执行“八项规定”,守牢工作纪律底线;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推进扫黑除恶行动,守牢平安建设底线;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及时发现并介入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处理好各类矛盾,守牢信访矛调底线;整治小散乱污企业,清除地面垃圾和空气污染,守牢环境保护底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疫苗接种工作,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五、抓平安、保稳定
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充分利用网格化综治中心,进一步配强网格员队伍,健全雪亮工程智能防控体系。开展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全方位走访辖区重点人群,及时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重点人群进行分析研判,做好化解和思想稳定工作,避免矛盾风险扩大升级。加强街道社区治安管控,组建街道、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群防群治巡查队,开展常态化网格巡查防控,维护辖区稳定。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发动辖区群众广泛安装“国家反诈”APP,避免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制,加强重点场所安全隐患长期排查整治工作,经常性开展消防、道路等17项领域安全生产“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开展消防演练和防汛演练,组织企业负责人消防知识培训,成立街道、社区、企业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筑牢辖区安全生产防线。
六、抓环境、靓底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按照“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治理美”的要求,全面统一规划,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空气质量、营商环境的攻坚提质。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开展常态化城市清洁行动,落实各居委会、小区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不断改善街道社区面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确保房前屋后、公路河道、在建工地、菜园禽圈、公共区域整洁干净,不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环保监测治理力度,推进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市环线路网,提升垃圾收运、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通过种种努力,构建舒适便捷的城镇生活圈,营造优良的创业营商的大环境。
七、抓文明、树新风
充分认识到顺河是一座古老的港口城镇和淮滨立县之地,承载着老淮滨人久远的历史记忆,记录着淮河流域千年的沧桑巨变,是淮滨的“根”和“魂”,依托顺河独有的人文、历史优势,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展示、策划、推介、营销好顺河的文化,打造顺河特色文化品牌,让顺河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得更远、焕发出新的光芒。以社区文化为着力点,倡树文明新风尚,通过挖掘顺河特色文化,在各社区建设综合文化服务站、图书室、幸福大院、街道社区史展馆等文化阵地,结合孝善敬老、殡葬改革等工作,推进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举办“广场舞大赛”、组织“文艺汇演”等,打造百姓大舞台,创建文明新风,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打造“顺河系列”文化品牌。
八、抓项目、促发展
我们把壮大顺河经济实力、做强地方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组建工作专班,积极跟进对接在建项目,扎实做好新城西区、国际商贸城、西城大道绿化带建设、新城西区停车场、任营安置点、韩营安置点、章营安置点和任堰社区金河小区安置、老城停车场、背街小巷改造和排涝管网改造提质等在建、即将开工和积极谋划入库项目等重点工程,主动面对困难挑战,突破关键环节,服务项目建设,依法依规进行征地拆迁,稳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稳妥做好工程的征迁、安置和群众思想工作,进一步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成效,把项目工程的效应发挥到最大,按期完成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紧盯招商引资求突破,把握“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的工作理念,精心谋划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将主动“走出去”和积极“请进来”两种方式相结合,为街道经济和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用好顺河区位优势,以优势的造船产业为支撑,以规模企业为龙头,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快速发展,从而壮大和发展老城经济和改变基础设施落后局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九、抓保障、保民生
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全力保障民生基本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着力落实民生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以居民医保、居民社保、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民生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公共事业;加大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关注,维护妇女权益,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加强文化资源开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抓低保促和谐、抓医保促养老、抓就业促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各项民生问题,关心群众生计。街道积极推行阳光低保,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规范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和谐稳定。统筹征缴医保费用,实现“应收尽收”,加大征缴医保缴费力度,确保参保率达100%。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咨询。
十、抓争创、谋出彩
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楼书记在讲话中把我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流通贸易型的典型代表,指出“淮滨县依托淮滨港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豫货出海集散地”,这是对淮滨县域发展的极大鼓舞,顺河街道作为临港街道,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对新发展,新挑战,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们顺河街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总书记的“两个更好”殷殷嘱托,担负起顺河发展的历史重任,对照县十三次党代会“五城建设”的目标和我们街道“五大顺河”任务,坚持用系统的观念、全局的站位去统筹谋划各项工作,突出重点、抓住节点、扭住关键、攻克难点,加快推进“五个顺河”建设,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争先创优谋发展,争先进位谋出彩,不断推动顺河经济高质量发展。只要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敢于担难担责,积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感动“上帝”,赢得“上帝”的支持,这个“上帝”就是上级领导和街道社区广大干部群众。如此,我们就一定能够把政策优势、时代优势发挥出来,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奋进出彩,就一定能够把时代机遇变为顺河的美好现实,在淮滨县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作出顺河的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