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基层政务公开专题 > 公开领域 > 财政预决算领域
关于淮滨县 2022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 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政府办公室时间:2023-02-08浏览量:
分享: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淮滨县2022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 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提请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2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复杂局面,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加大开源节流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1335”工作布局,推进“1455”实施路径,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

  策,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基本平稳。

  (一)2022 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2022 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702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4%,增加747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

  成69555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9147万元。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2621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42069万元、国防支出完成41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完成11976万元、教育支出完成92115万元、科 学技术支出完成1708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8727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完成5672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完成5219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完成582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完成55901万元、农林水支出完成11157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完3420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完成102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完成517万元、金融支出完成2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511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032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完成507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等支出完成2290万元、其他支出完成417万元、债务付息支出完成3445万元。

  财政预算平衡情况。全县财政预算收入总计5662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70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57130万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4079万元、待偿债置换一般

  债券上年结余3937万元、调入资金80904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512万元。全县财政预算支出总计5662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6214万元、上解支出3260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01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97万元、待偿债置换一般债券结余3937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2 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4406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108926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完成2521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完成140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完成1233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完成317万元。转移性收入完成28151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完成2702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28513万元、债务 转贷收入完成150300万元。以上两项收入总计395921万元。2022 年,我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63821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1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完成38809万元、其他支出完成10867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完成16127万元。转移性支出完成232100万元,其中:调出资金完成8090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完成15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完成22549万元、年终结余128493万元。以上两项总计395921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2 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3万元,其中:上年结余12万元,转移支付收入3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43万元,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成本支出29万元,年终结余14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992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3803万元,本年结余6120万元。

  (二)2022 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政府债务余额均不超过财政部规定的限额,债务风险水平总体稳定可控。

  上述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债务数据均为快报数,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以及与省财政结算后会有所调整,准确的决算结果届时再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 市、县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取得了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 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

  虽然一年来的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落实零基预算不够到位,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预算基础管理仍需完善,预算法治意识仍需持续强化,预算约束力仍不强;过紧日子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树牢,预算绩效管理不够深入;整体库款调度紧张,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对此,

  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 年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合理编制财政预算,发挥积极财政职能作用,对推动全县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县级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加大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全县重大战 略部署落实;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

  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和预算透明度;加强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以“积极稳妥、以收定支,确保预算 收支平衡;有保有压、过紧日子,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精打细算、提质增效,加快提升配置效益;完善机制、防控风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编制2023 年预算草案。

  (一)2023 年预算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2023 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为116312万元,比2022 年完成数增长7%以上,增收761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74424万元,非税收入41888万元。

  2023 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2794万元。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32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4585万元、教育支出8917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8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2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39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054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76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5576万元、农林水支出4818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1594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826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5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99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22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支出365万元、灾 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29万元、其他支出27888万元、预备

  费2114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3490万元。

  财政预算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31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07968万元、待偿债置换一般债券上年结余3937万元、调入资金50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97万元,收入总计47971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2794万元、上解支出3408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8898万元、待偿债置换一般债券结余3937万元,支出总计479714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 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为14742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35803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0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200万元、城 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573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848万元。转移性收入17759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2702万元、上 年结余收入128493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6400万元。以上两项收入合计325019万元。

  2023 年,全县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244091万元,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7417万元、农林水支出4万元、其他支出168187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8321万元。转移性支出80928万元,其中:调出资金50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5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0774万元。以上两项支出合计325019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 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为1364万元,其中:股利、股息收入1319万元,上年结余14万元,转移支付收入31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64万元,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成本支出45万元,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1319万元。收支相抵,财政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3 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为21195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3891万元,本年结余7304万元。

  (二)2023 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3年,我们将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本次会议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明晰方位,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

  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1.优化收支结构,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收入。强化税收征管力度,各部门要落实责任、通力配合、主动作为,将税收征管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对待,在做好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各执收执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拓宽征收渠道,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进一步加大土地出让力度,拓宽土地指标交易收入渠道,增加财政收入,确保预算收支平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投资、债券资金,支持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多渠道盘活财政存量资产、资源,努力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惠民生。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医疗卫生事业、推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 底线,“三保”稳,民心就稳,社会就稳。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不断提升老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保重点。抓牢国家战略重大机遇,聚焦关键领域,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快淮滨港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等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推进,积极落实财政扶持资金,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2.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二是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争取粮食奖励资金,支持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支持开展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动粮食生产转型升级。发挥“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作用,引入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培育壮大涉农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小农户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深入推进现代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三是积极争取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3.落实助企纾困,帮扶企业共渡难关

  一是按照“开局即冲刺、全力拼经济”要求,发挥财政职 能,全力以赴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持续减税降费,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免租赁国有资产租金,支持企

业良性发展。

  二是加大财政对企业科技投入,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强城建设和产业升级。创新担保方式,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高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提升中小微企业预留比例,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份额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本地中小企业与平台公司相互对接合作,落实“万人助万企”政策,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大比武,帮助企业

解难纾困。

  4.强化预算管理,促进财政资金高效能运转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将过紧日子作为部门预算管理长 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持续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做到“应保必保、应压尽压、有保有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确定民生支出标准,不断提高民生政策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严禁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持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一般性支出预算原则上实行零增长,“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只减不增,无工作任务对应的预算一律取消。

  二是硬化预算约束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除应急救灾、疫情防控等特殊支出外,预算执行中一律不追加支出预算。严格落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各项政策规定,对结转超期资金、结余资金和政府采购节约资金以及不具备实施条件或非急需项目资金,及时收回统筹用于急需领域。严格落实各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报销审核,不得报销超范围、超标准或与相关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不得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业资助,不得摊派、转嫁费用。

  三是加强财政支出政策绩效管理。牢固树立绩效理念,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切实节约行政成本、硬化责任约束,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推进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研究开展预算安排事前绩效评估,出台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应当全面评估财政承受能力和项目绩效,未通过评估的不得安排预算。加强财政扶持政策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及时废止或调整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及低效无效政策。

  5.履职尽责,推动财政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覆盖面,加强信息化应用支撑,提高财政数字化治理水平,推动数据共享。

  二是防患化解债务风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结 合稳增长和防风险有关要求,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坚持用 好用活新增债券资金,紧紧围绕工业强城、开放港城、生态水 城、田园新城、宜居福城等项目建设,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提 供有力资金保障。加快债券使用进度,防止资金沉淀或闲置, 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强化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增强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加强全县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使财经纪律深入人心,预算单位和公职人员要认识肩负职责,增强做好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为党和

人民管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

  各位代表,2023年财政预算要实现收支平衡,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为奋力谱写“生态港城水景淮滨” 新篇章做出新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