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淮滨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县委县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部署,努力将交通运输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统筹推进,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为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党的领导
1.认真落实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2021年法治建设专题学习工作方案》《淮滨县2021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中相关内容纳入局党组进行学习,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法治建设各项工作部署。
2.2021年以来,已落实各二级单位主要领导年度述职述法工作。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1.2021年局机关无出庭应诉事项。
2.采取执法记录仪记录以及执法卷宗评查的方式严格规范执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改革,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加强综合执法,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3.2021年度局单位22人通过综合行政执法证件考试,确保开展综合执法的工作人员资格合规合法,执法队伍素质过硬。
(三)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南省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践行“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积极配合县优化办及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大数据管理局落实“一窗通办”“只跑一次腿、只进一扇门”等服务改革事项,优化“道路运输证办理”等事项办理流程,累计优化简化流程事项共54项。
2.推进“互联网+监管”进程,配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大数据管理局依法动态调整部门权责清单,整理事项要素,录入监管数据,提高监管事项覆盖率,第三季度覆盖事项22项,保持有办件的事项监管覆盖率100%。
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相关工作,实现了道路运输证全省通办,优化了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流程;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相关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办理等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合多个部门结合市监牵头制定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案落实监管工作,强化动态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督效能,减轻企业负担。
(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全民普法
1.贯彻落实普法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利用党组中心组、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系列论述》《宪法》《民法典》《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及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单位领导干部在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上的进步,结合单位职能在多个普法阵地开展《民法典》专题普法宣传。
2.建立了以案释法制度,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口头、宣传单等方式现场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开展普法;建立说理式交通行政执法,凸显“温情”与“担当”,把违法事实、处罚依据亮在明处,适时发放《禁止非法从事道路客运经营告知书》,坚持寓执法于教育。
3.加强法治保障服务工作。结合“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创新普法形式,拓展宣传载体。一是充分利用车站、公交站台、LED显示屏、车载视频、微信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二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广泛宣传道路运输、公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三是以开展“宪法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局单位人员深入辖区运输企业、货物运输源头企业开展法治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单、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共出动宣传车辆78台次,执法人员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余份,召开座谈会4次,参会人员160余人,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30余条、悬挂展板、标语8幅。
(五)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
针对涉企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排查整治,深刻剖析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其对营商环境造成的危害,立行立改,规范执法行为,整顿执法作风,改进执法方式,严密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聚焦:
1. 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
2. 对企业过度执法、粗暴执法问题;
3. 对企业趋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问题;
4. 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执法扰企问题;
5. 违法制发涉企规范性文件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度不够。社会公众对涉及交通运输、道路路政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深不够透。
(二)局机关法治思维的转化力度不够。干部职工对相应专业领域的法治思维运用不够熟悉。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落实《法治建设专题学习工作方案》学习任务。
(二)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法治宣传培训。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职工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制度。坚持开展定期法制讲座、法治培训等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实效性,增进法治思维,提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为民服务的本领。
(三)强化对社会公众与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电子、纸质、口头等形式在人口集聚地、车站、运输企业、普通公路区域、高速路出口等多个普法阵地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宣贯工作。
(四)强化企业及交通从业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注重加强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处理突发事件、文明服务等方面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货源集散地及机动车维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和法律需求,不定期组织交通运输法治宣传人员深入实地,通过现场解答,制作法治宣传展板,以案说法等方式,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志愿法律服务;充分利用从业人员资格培训教育平台,打造交通运输法治宣传无形基地;在出租车驾驶员培训、客(货)运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人员培训等领域,除了完成正常的培训课程外,专门增加与从业人员自身权益维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帮助从业人员增强法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