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省委十一届、市委六届和县委十三届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1335”工作布局,完整准确推进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
202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忠诚践行“两个更好”, 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布局,强力推进“1455”实施路径,更好统筹发展生产,推动经济持续向好。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树牢“全市争一流,全县做贡献”的工作导向,奋力谱写践行“两个更好”、建设“美丽淮滨”出彩篇章。
一、综合
2024年,完成生产总值267.47亿元,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3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5.2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25.58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17.4:35.6:47.0。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跌0.5%;衣着类价格上涨3.3%;居住类价格下跌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跌2.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3%;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7%。
二、农业
2024年,淮滨县粮食总产量59.28万吨,增长0.04 %。其中,夏粮28.49万吨,增长2.91%;秋粮30.79万吨,下降2.49 %。
2024年,油料产量6.87万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1.85万吨,增长6.94 %。
蒙牛集团项目一期存栏5200头奶牛现代智慧牧场已建成,计划年产鲜奶3万吨,年产值1.8亿元。
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9.8万亩,重点发展了猫爪草、芡实和艾草,全产业链产值30亿元。
三、工业
2024年,淮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1%;利润总额增长26.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6.6%;重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7.9%;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3.7亿元,下降21.2%;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26.6%。
我县纺织产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8.8%;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37.5%。
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87.02亿元,增长9.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95亿元,下降17.2%;工业投资28.01亿元,增长37.0%。建筑业总产值23.55亿元,增长6.6%。
2024年,我县主导产业扎实推进,河南美加纺织年产1.5亿米坯布项目投资10亿元、河南恒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亿米坯布项目投资5亿元、河南森宇旺纺织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8亿米坯布项目投资2.4亿元,淮滨财通纺织有限公司纺织坯布加工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2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县成为纺织强县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024年,抓牢苏信合作、豫沪合作,签约招商项目77个235亿元,签约项目数及合同总投资全市第一,江苏国泰集团、南明集团、鸿华时装等企业相继落地,辰霄化纤新材料、杉杉校服、京沣肉牛3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开工建设。与中豫港务、中船风帆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推进造船产业“一核四园”建设,全年完成造船 631 艘、产值40.2 亿元。
总投资 10 亿元的港口铁路专用线、4.3 亿元的内陆临港船艇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核心区全面开工,总投资 48.6 亿元 的淮河淮滨段航道提升工程招标开工。淮阜高速建成通车,G220、S335 道路改建顺利完工。总投资 30 亿元的“四湖”同运暨淮上江南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工建设。
五、贸易
202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3亿元,增长8.4%。
分行业看:批发业14.11亿元,增长8.1%;零售业60.63亿元,增长8.7%;住宿业2.50亿元,增长7.9%;餐饮业22.78亿元,增长8.0%。
六、交通、邮政
2024年,公路客运量89.71万人,旅客周转量6450.53万人公里;城市公交客运量100.78万人,旅客周转量1007.80万人公里;出租客运量239.80万人,旅客周转量1867.20万人公里。
2024年,淮滨中心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万标箱,增长49.7%。10条航线形成中原对外开放的经济纽带,内河航运通江达海。
2024年,电信公司实现业务收入0.38亿元,增长16.8%,移网用户 7.1万户,宽带用户3.4万户。移动公司业务收入2.1亿元,增长18.9%,移网用户25万户,宽带用户9万户。联通公司业务收入1.08亿元,增速 -4.51 %,移网用户12.9万户,宽带用户7.5万户。
七、财政、金融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9亿元,下降2.7%。其中,税收收入7.98亿元,增长6.7%。非税收入3.71亿元,下降1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51亿元,增长3.1%。
2024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5.41亿元,增长10.6%。住户储蓄存款余额343.98亿元,增长12.0%。各项贷款余额173.56亿元,增长15.7%。
八、教育
2024年,全县在校学生数118198人,下降5.3%。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7280人,增长1.3%;职高在校学生1962人,下降12.7 %;初中在校生32226人,增长3.4%;小学在校生53089人,下降8.8%;幼儿教育13561人,下降15.7%;特殊教育80人,增长5.3%。
2024年我县全国高等教育普通招生考试,本一进线1332人,比去年增加270人;本二进线3422人,较去年增加435人;空军及民航飞行员进线26人,招飞成绩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及时整改隐患组织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活动,共排查隐患1306项,整改率达100%。
乡镇学校共聘请了66名法治安全副校长,在学校举办法律安全知识讲座132场,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教育。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走访重点学生3.65万人,投放救生设备2.6万余件。
开展义务教育教师薄弱环节培训,省级骨干教师51人,万名优秀中青年教师19人。“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162人外出培训、85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800人项目县培训。实施“名师培育工程”,推荐市级名师15人、骨干教师64人,县级骨干教师 360 人。
我县在信阳市青少年篮球比赛获乙组冠军、甲组亚军;全市第二届龙舟大赛中以总分第一夺冠。
2024年全县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562人次;其中生源地贷款共5986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教师50名;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210人;资助新入学本科大学生211人。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
2024年,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已接待游客94.6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6亿元。
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舞台艺术送基层”,节庆活动“豫出彩˙一起来 美丽淮滨百姓大舞台”受益群众超8000余人次。开展“书香淮滨˙阅读滨城”系列全民阅读活动,惠及群众1.7万人次。淮河博物馆开展“圆梦蒲公英”“留守儿童走进博物馆”等系列活动,共接待6.3万人次。
开展淮滨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现已复查“三普”文物点205处,已调查新发现文物点15处,田野文物的实地普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4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25个,其中,市级医院1家,县级医院4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民营医院11家、村卫生室287个。
实际开放床位数3724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6.78张。县域内注册执业(助理)医师人数1606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2.92人。县域内注册护士人数1618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2.94人。
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2.14万人;新建预防接种证3188人,接种一类疫苗8.64万剂次;已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7.13万人。
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5.52万人,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5.82万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5.05万人,规范管理4.36万人。
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24年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点围绕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地表水“保三争二”、土壤环境保持稳定的目标任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推进污染源综合整治,区域环境质量获得持续向好发展。
2024年,大气环境PM10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29.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累计完成306天,同比增加10天,持续巩固了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成果。
全县3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达到三类标准。洪河入淮河口国控断面水质10个月份为Ⅲ类(达标);王家坝国控断面水质9个月份为Ⅲ类;淮滨水文站省控断面水质11个月份均为Ⅲ类。以上年度累计均值达标。
全县域内未发现重金属污染地块,建设用地开发已按要求开展污染状况调查,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24年,淮滨县年末户籍人口81.21万人,城镇户籍人口25.80万人,年末户籍户数24.83万户。
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53.07万人,出生率6.00‰,人口死亡率8.63‰,人口自然增长率-2.6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66%。
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2.95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工资总额19.86亿元;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92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81万元。
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45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31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5元,增长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