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公网安备 41152702000118号
豫ICP备09002785号-3淮滨县统计局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积极提升应对危机能力,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2010年淮滨县生产总值80464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120万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42873万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235655万元,增长10.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2%,衣着类价格上涨0.2%,烟酒及用品上涨1.7%,家庭设备及日用品价格下降1.3%,医疗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5%,交通和通信上涨.9%,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9%,居住价格上涨1.1%。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547892吨,比上年增长0.57%。其中,夏粮252304吨,增长0.8%;秋粮295588吨,增长0.3%。全年棉花产量1226吨,比上年下降18.9%,烟叶产量458吨,比上年增长2%;油料产量49361吨,比上年增长2.7%。水产品产量12853吨,比上年增长11.98%。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3451亩。其中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6052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709亩,村镇绿化工程2490亩,森林抚育改造3200亩。被市政府评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8.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6%;全年农村用电量964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1%。
三、工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30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935万元,较上年增长2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2259万元,比上年下降0.7%;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4329万元,增长16.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89574万元,增长17.2%;重工业增加值141369万元,增长25.9%;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7373万元,增长16.7%。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98590万元,比上年增长34.7%,产销率达99.9%,实现利润总额91556万元,比上年增长3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665286万元,较上年增长19.9%,其中: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2679万元,较上年增长21.6%,房地产91861万元,较上年增长28%;农村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877万元,较上年增长20.5%。
拉动投资增长的重点项目有:淮滨县康倍得(淮滨)药业新建工厂完成投资20000万元;淮滨县怡科达食品有限公司新建工厂完成投资2800万元;昊天科技(淮滨)有限公司新建工厂完成投资40000万元;淮滨县乌龙酒厂灌装生产线及勾兑中心建设13000万元;淮滨县仁鸿门业有限公司新建工厂完成投资5200万元;淮滨县两条高速公路淮滨段完成投资52000万元;淮滨县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0200万元;淮滨县走读淮河项目完成投资2100万元;县裕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制鞋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淮滨花园三期工程完成投资4230万元;滨城商业中心完成投资5600万元。
五、贸易
2010年全社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358676万元,比上年增长25.8%。
分城乡看:城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244976万元,增长26.2%;农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113700万元,增长22.9%。
分行业看:2010年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总额37089万元,比上年增长22%;零售业销售额总额232439万元,比上年增长24%;住宿业营业额总额8625万元,比上年增长28%;餐饮业营业额总额80523万元,比上年增长33%。
分企业个体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销售 (营业额)总额154425万元,比上年增长34.9%;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个体销售(营业额)总额2042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5%。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8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8%。
六、交通、邮电业
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69146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完成55314万人公里,增长16.7%。
2010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200900户,比上年增长23.8%,宽带到达数1.13万户,比上年增长35.8%,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5733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932户。其中:电信移动电话用户3500户,宽带到达800户;移动公司移动电话用户达15.3万户,宽带到达107户(含集团用户);联通公司移动电话用户达44400户,宽带到达数10469户,固定电话用户29932户,交换机总容量达55733门。
七、金融、财政
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81474万元,比年初增加15460万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7660万元,比年初增加7972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5574万元,比年初增加79609万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10万元,增长20.7%,其中,税收收入9163万元,增长21.9%;非税收入5347万元,增长18.6%。全县财政支出123450万元,增长14.3%。
八、科学技术、教育
2010年共安排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项,麦茬粳稻水直播生产示范技术已顺利完成,项目投入小、效益高,深受农民的好评。龙海雨布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2亿平方米化防雨布包装制品技术》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各种技术指标达到预计指数,并通过了省级科技鉴定。“籼稻改粳稻的试验示范”、“梅营2号红薯的引进与栽培”、“弱筋小麦示范推广”等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优化了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010年,全县共转化重要技术成果6项,推广使用先进适用技术20项。科技企业和项目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全县在校学生数为192895人,比上年增长3.59%。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5277人,比上年增长12.78 %;职高在校学生8273人,比上年增长3.88%;成人中专在校学生1631人,比上年增长19.84%;初中在校生 46699人,比上年下降0. 13%;小学在校生99249人,比上年增长1.11%;幼儿教育12183人,比上年增长 29.28%。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成人技术培训8000人次;成人初等教育1583人次。职业技术培训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2010年我县高考创佳绩。本科进线2156人,突破了2000人大关,比2009年净增542人;应届本科进线率28.34%,居全市第五位;专一以上进线率57.05%,居全市第四位。
体育工作,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竞技体育实力,为各级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其中我县输送的运动员屈雪和刘雪莲参加江苏第九届亚洲龙舟锦标赛,获得7项冠军。参加第16届亚运会女子龙舟比赛中,二人连夺三枚金牌;杨俊俊参加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古典式摔跤决赛,勇夺55公斤级冠军。孙洪山、张琪参加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皮划艇决赛,夺得冠军。淮滨籍运动员赛场上摘金夺银,为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
九、文化、卫生
按照“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的总体工作部署,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010年,建成淮河博物馆主体工程。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1个县级支中心,为全县所有行政村配置了电脑和投影仪。建设4个乡镇镇综合文化站。新增投资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10年电视台在央视发稿1篇;在省电台发稿4篇;在市电视台发稿100篇。组织13支农村电影放映队,深入到所有行政村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全年为农民群众放映3468场,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文艺下乡活动17场。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58场。建成3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2010年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床位400张,占地面积约100亩,规划设计严格按照部颁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建成后达到新医改规定的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总投资640万元。淮滨县妇幼保健院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80平方米, 2010年7月医用综合大楼主体工程竣工。
2010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个,民营医疗机构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教育(职业培训)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289个。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103张,卫生技术人员118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32人,注册护士25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92人。
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10年末全县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成果得到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年末全县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33人。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总面积3400公顷。
2010年,进一步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加大了对各排污企业的监督力度,全年未发生偷排、超标排放事件。加大监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今年我县污水处理厂进入了正常的运行阶段,每日收集污水量1.85万吨,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582吨,为新增量的排放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010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73起,死亡 9 人。亿元GDP死亡率0.11,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0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1.02‰,死亡率5.15‰,自然增长率5.87‰。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人口为 741978人。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856元,比上年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4421元,比上年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县城乡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