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公网安备 41152702000118号
豫ICP备09002785号-3淮滨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团结拼搏,务实重做,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11年,淮滨县生产总值9164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231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77083万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279133万元,增长11.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9%,衣着类价格下降0.8%,烟酒及用品上涨4.3%,家庭设备及日用品价格上涨0.1%,医疗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7%,交通和通信上涨2.4%,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5%,居住价格上涨1.6%。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554442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夏粮252699吨,增长0.2%;秋粮301743吨,增长2.1%。全年棉花产量567吨,比上年下降53.8%;烟叶产量427吨,比上年下降6.8%;油料产量48370吨,比上年下降2.0%。水产品产量14009吨,比上年增长9%。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7250亩。其中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6450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709亩,村镇绿化工程2490亩,森林抚育改造3200亩。被市政府评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2.3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全年农村用电量1083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28%。
三、工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327021万元,比上年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621万元,较上年增长2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6387万元,比上年增长23.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48173万元,增长4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97647万元,增长25.0%;重工业增加值140222万元,增长33.4%;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2415万元,增长3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8468万元,比上年增长42.5%,产销率达100%,实现利润总额90380万元,比上年增长4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702122万元,较上年增长26.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5242万元,较上年增长28.0%;房地产119272万元,较上年增长29.8%;农户固定资产投资46880万元,较上年增长7.2%。
拉动投资增长的重点项目有:河南省浙商纺织有限公司完成投资31000万元;乌龙酒厂曲酒扩建完成投资27000万元;两条高速公路淮滨段完成投资71200万元;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2412万元。
五、贸易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0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2011年,全社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454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7.9%。
分城乡看:城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328935万元,增长28.9%;农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125259万元,增长25.3%。
分行业看:2011年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总额129544万元,比上年增长32.3%;零售业销售额总额196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4.6%;住宿业营业额总额16213万元,比上年增长30.3%;餐饮业营业额总额111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分企业个体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销售 (营业额)总额122156万元,比上年增长34.2%;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个体销售(营业额)总额3320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7%。
六、交通、邮电业
全年完成客运量1177万人,增长34.1%,客运周转量76464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货运量924万吨,增长11.2%,货运周转量189651万吨公里,增长12.1%。
2011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22.18万户,比上年增长10.4%,宽带到达数1.73万户,比上年增长53.6%,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5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8万户。其中:电信移动电话用户4100户,增长17.1%,宽带到达1200户,增长50%;移动公司移动电话用户达16.7万户,增长31.9%,宽带到达158户(含集团用户),增长47.7%;联通公司移动电话用户达50700户,增长14.2%,宽带到达数1.6万户,增长52.8%,固定电话用户3.48万户,交换机总容量达4.56万门。
七、金融、财政
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8601万元,比年初增加137872万元,增长23.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0681万元,比年初增加93097万元,增长20.8%。各项贷款余额287554万元,比年初增加56981万元,增长24.7%。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650万元,增长28.5%,其中,税收收入10888万元,增长18.8%;非税收入7762万元,增长45.2%。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4876万元,增长33.6%。
八、科学技术、教育
继续实施“科技兴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2011年 “种子工程”全面实施,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红薯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豫麦18-99、扬麦15#、豫麦17-36等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优质水稻扬两优2号、红莲优6号、粤优938等已达40万亩;中花4号、郑抗远杂9102等优良花生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花生单产达255公斤。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取得新成效。2011年有两个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止目前,我县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4个。
突出重点,实施科技计划。2011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1项,麦茬粳稻水直播生产示范技术已顺利完成。龙海雨布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2亿平方米化防雨布包装制品技术》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并通过了省级科技鉴定。“籼稻改粳稻的试验示范”、“梅营2号红薯的引进与栽培”、“弱筋小麦示范推广”等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引导了农民科学种田,优化了种植结构,增强了农业增产后劲,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011年,全县在校学生数为192917人,比上年增长0.01%。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6524人,比上年增长0.82 %;职高在校学生12682人,比上年增长53.29%;成人中专在校学生1447人,比上年下降11.28%;初中在校生44181人,比上年下降5.39%;小学在校生98441人,比上年下降0.81%;幼儿教育19642人,比上年增长61.22%。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成人技术培训5685人次;成人初等教育1500人次。职业技术培训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2011年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2011年全县各类共报考5281人,各类本科以上进线2463人,应届本科进线率46.3%,专一以上进线率76.1%。其中普通类2311人,体育艺术类150人,职业对口类2人,普通类本一进线239人,本二以上进线989人,本三以上2311人。
。
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今年以来,我们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大群众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先后组织开展“双节”篮球联谊赛、“庆三八 ‘千万妇女’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日”启动,组织淮滨、阜南两县足球友谊赛,参加了第七届鄂豫皖三省十县(市)苏区体育协作区篮球联谊赛,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组织了第五届中学生冬季“三项”锻炼通迅赛活动,开展了淮滨县首届小学生“曙光”体育活动,举办了淮滨县2011年“千万青少年健身活动”暨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正瞄准市四运会加紧备战,在信阳市第九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淮滨县取得了5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和一个第五名的骄人成绩,获团体总分103分,位居全市县区组第一名,荣获一等奖。
九、文化、卫生
按照县委县政府“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的总体工作部署,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文化产业取得较大成果。
2011年,第一届淮河文化周在淮河公园隆重开幕,以深化“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为理念的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举办开幕式、淮河文化论坛、淮河流域百名将军书画展、淮河风情全国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叫吹和布雕画展示、文艺踩街、文艺晚会、焰火晚会、淮滨船舶工艺流程展示、乌龙酒品尝会和招商项目发布会等活动,让淮滨特有的淮河资源和独特的淮河文化有机结合,让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与好戏连台的经贸活动有机结合,首届中国·淮滨淮河文化周办成城市的名片、企业的盛会、招商的平台、市民的节日。
203
2011年,完成了“三馆”建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在网络建设上为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程奠定了基础。文化业务方面完成了今年11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完成了今年个行政村农家书屋装配任务。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文艺下乡活动完成了每乡镇每年场演出任务。全年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3468场,文艺活动100余场次。文化演出100余场次。年播发稿件余篇,在市电视台发稿82篇。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县人民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工程,规模床位400张,占地面积约100亩,规划设计严格按照部颁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建成后达到新医改规定的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总投资640万元。淮滨县妇幼保健院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80平方米。2011年11月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完成新建、迁建、改扩建工作,正式投入使用。
2011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5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新农合管理机构1个,民营医疗机构10个,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289个。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164张,卫生技术人员108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35人,注册护士30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410人。
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11年末,全县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成果得到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年末全县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35人。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总面积3400公顷。
2011年,进一步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加大了对各排污企业的监督力度,全年未发生偷排、超标排放事件。经测算,2011年淮滨县共上报削减化学需氧量704吨;氨氮62吨;二氧化硫19.6吨;氮氧化物2.62吨。(污水处理厂新增消减化学需氧量299.6吨;氨氮49.4吨;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淮滨分公司新增消减化学需氧量348.7吨,二氧化硫19.6吨,氮氧化物2.62吨;畜禽养殖标准建设新增消减化学需氧量56.538吨;氨氮12.801吨),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2011年,共发生各类事故9起,死亡4人,亿元GDP死亡率0.04。其中交通事故6起,死亡4人,火灾事故3起,无人员死亡。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下降。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未发生亡人以上事故,全县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下达的目标内。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1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1.84‰,死亡率6.39‰,自然增长率5.45‰。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人口为 747115人。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071元,比上年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比上年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45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县城乡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