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信息来源: 内部机构   发布时间: 2015-03-25   浏览次数:  
 【 字体:

  淮滨县统计局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富民强县总目标,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务实求进,持续推进“六大淮滨”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等指标更趋协调,发展的科学性继续增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2014年,淮滨县生产总值131.1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5.92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亿元,增长10.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9%,衣着类价格上涨2.8%,烟酒及用品上涨0.2%,家庭设备及日用品价格上涨0.3%,医疗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居住价格上涨1.7%。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58.4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夏粮26.9万吨,增长2.4%;秋粮31.5万吨,增长0.9%;油料产量6.5万吨,比上年增长20.8%;水产品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全年棉花产量238吨,比上年下降13.5%;烟叶产量400吨,比上年下降2.2%。

  2014年,我县完成植树造林0.58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0.8万亩,生态廊道绿化工程0.5万亩,新型社区绿化工程0.1万亩,长防“三期”绿化工程0.1万亩,林业产业工程1.5万亩,建设高标准林业生态示范社区17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7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150.5万株。

  加强对森林资源、林地、湿地资源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强化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新建兔子湖、方家湖两个野生动物保护观测站和2个森林公安警务区,加大了鸟类保护与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力度。2014年,在淮南湿地及我县境内先后发现白肩雕、白天鹅、小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县生态环境正沿着绿色、健康、和谐、安全的道路前进。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全年农村用电量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6%。

  三、工业

  2014年,全年工业增加值4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3.4亿元,较上年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44亿元,较上年增长15.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0.3%;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4.6亿元,下降17.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2.96亿元,增长36.2%;重工业增加值19.8亿元,下降1.3%;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1亿元,增长2.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产销率达99.9%,实现利润总额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

  2014年,我县四大支柱产业(造船、纺织、酿酒、农副食品加工)发展强劲,全年完成增加值27.3亿元,占总增加值的65.8%,支撑效果明显,有力地拉动了我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造船业受行业影响增速较低,酿酒业出现负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18.3亿元,较上年增长17.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3.3亿元,较上年增长18.3%;房地产投资18.3亿元,较上年增长18.3%;农户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较上年增长2.3 %。

  2014年,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43个,固定资产投资7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3.2%,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4年是我县房地产业发展进入调整的一年。全县在建房地产项目27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占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5%,房地产业也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地重要力量。

  五、贸易

  201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3亿元,增长13.4%。

  分行业看:批发业6.58亿元,比上年增长8.9%,零售业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住宿业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4%,餐饮业14.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

  2014年,全社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总额7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分行业看:2014年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总额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零售业销售额总额3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住宿业营业额总额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餐饮业营业额总额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六、交通、邮电业

  2014年,全年完成客运量947万人,客运周转量85054万人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730万吨,货运周转量60029万吨公里。

  2014年末,电信公司以畅想光网城市为目标,实现ODN管道工程工业园区5.5公里建设,ODN主干网络12公里建设,实现光线到户覆盖率城关建设90%,实现光线到户马集、新里等12乡镇乡镇镇中心建设。移动公司共发展4G用户1.15万户;期末客户数达到218652户;在网集团单位2259个,成员达到52848户;校讯通用户达到48668户。联通公司新增2G用户4931户,净增10.09%,期末用户累计42581张; 4/3G出账20220户,同比净增2856户,净增16.45%,固话新增5148部,期末用户累计33013部;累计发展宽带业务5483户,同比下降7.82%。

  七、金融、财政

  20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亿元,比年初增加17.92亿元,增长16.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41亿元,比年初增加12.23亿元,增长15.3%。各项贷款余额52.91亿元,比年初增加8.21亿元,增长18.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亿元,增长19.5%。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75亿元,增长8.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7亿,增长30%。

  八、科学技术、教育

  引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继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弱筋小麦系列“扬麦15”、“豫麦18-99”在全县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亩产400公斤左右,为我县有史以来 亩产最高的粮食作物品种。协助完成市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籼稻改粳稻项目,引进和推广粳稻高产优质新品种,全县推广面积突破了15万亩,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推广麦茬稻水直播、泥质法育秧以及抛秧等先进种植技术。

  增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壮大工业企业发展。我县继续紧密围绕壮大支柱产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截止目前,我县已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后备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2014年,全县在校学生数为133767人,比上年下降3.4%。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4861人,比上年下降5 %;职高在校学生5665人,比上年下降17.1%;初中在校生31491人,比上年增长5.8%;小学在校生61657人,比上年下降5.9%;幼儿教育20045人,比上年下降2.7%;特殊教育48人,比上年增长84.6%。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成人技术培训5768人次。职业技术培训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2014年,全县高考共报考5688人,较上年减少286人,仍实现本科各批次进线人数持续增加,普通类本一进线414人,首次突破四百人大关,增长5%;本二以上进线1719人,增长17.7%;本三以上进线3208人,增长2.6%;体育艺术类本科进线190人,职业对口生本科进线4人。淮滨县高考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五位,荣获全市高中教育先进县区二等奖。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中招成绩已连续五年在全市保持前三位次。

  教育民生持续改善。今秋开学已经实现城区学校新增104个教学班,36个农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全面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环境。全县新增整体绿化学校共 8所,绿化美化完善提高学校11所,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4年,通过特岗计划,新招聘特岗教师280名分赴农村中小学教学一线岗位。全面落实“国培”、“省培”计划,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网络教研等活动,全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能水平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通过工会、共青团、慈善总会、商会等多方筹资近1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18名;为164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面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成了20个农民体育工程,1个乡镇体育工程,2条健身路径。成功举办了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第十届淮滨县篮球邀请赛,淮滨县代表队获得冠军。举办了庆“三八”、庆“五一”和千万青少年健身暨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日活动、重阳节老年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九、文化、卫生

  2014年,我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强培育文艺人才队伍,开展“以演代训”文艺展演活动140余场,举办“中国梦·淮河情”各类主题文艺活动53场,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多家媒体相继宣传报道了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2014年,博物馆接待参观者13.6万余人次,征集各类文物80余件,接受社会捐赠藏品30余件,并对展厅的场景布局进行优化提升,扎实推进争创国家三级博物馆工作数字化图书馆和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群众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乡镇综合文化站面向基层群众免费开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均在60次以上,累计受益人数10万余人次。积极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文化下乡演出17场,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3252场,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已步入全市前列,特别是“扫黄打非”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认可,并作为典型积极推荐申报国家“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县。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2014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6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新农合管理机构1个,民营医疗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289个。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831张,卫生技术人员3196人(含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28人,注册护士53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632人。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截至2014年底,全县289所标准化村卫生室中已有214所实施了乡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率74.0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新农合受益面不断扩大。2014年全县参合农民61.18万人,参合率为98.78%,共筹集资金20800.96万元,其中个人筹集3670.76万元,各级财政补助17130.20万元。

  建立常住居民健康档案。截至2014年9月底,全县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58255人,建立纸质档案558255人,电子档案558255人,电子建档与纸质建档实现同步。

  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14年,全县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成果得到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加大了对各排污企业的监督力度,全年未发生偷排、超标排放事件。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淮河干流淮滨水文站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浓度20mg/L,氨氮(NH3-N)浓度1mg/L;其他因子(pH、溶解氧、总磷、汞、铅和硫化物等19项)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表水断面平均达标率87%;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0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值为115,低于市政府确定的浓度消减目标,全部完成年度环境质量目标任务。

  2014年淮滨县共削减化学需氧量(COD)540吨;氨氮(NH3-N)109吨;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保持了上年度的排放量。年度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控制在5978吨以内,氨氮(NH3-N)控制在718吨以内,二氧化硫(SO2)控制在551吨以内,氮氧化物(NOX)控制在1488吨以内,完成了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任务。提高了全县人民的生话质量。

  2014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生产事故。其中工矿商贸死亡人数控制在1人以内,辖区内亿元GDP死亡率低于0.06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低于0.45,特种设备领域没有发生亡人事故。全年未发生生产经营性死亡事故,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保持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4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5.82‰,自然增长率5.76‰。年末总人口为 76.23万人。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863元,比上年增长20.7%;农民人均纯收入7495元,比上年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0元,比上年增长9.7%。全县城乡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

  注:(1)本服务手册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各办事处及其相关乡镇数据均为初步评估数,仅供参考。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淮滨县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淮滨县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淮滨县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淮滨县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淮滨县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淮滨县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淮滨县2014年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淮滨县2014年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28 1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