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公网安备 41152702000118号
豫ICP备09002785号-3——淮滨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大决战速写
胡巨成刘宏冰韩浩
疫去春回,淮畔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目之所及,一片欣欣向荣。
2月28日,淮滨县第5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一举实现无死亡病例、无二代感染、无医务人员感染、无集聚性疫情发生和确诊病例清零、疑似病例清零、密切接触者清零的“四无三清零”的目标。
就在同一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包括淮滨县在内的河南最后一批14个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
面对新冠肺炎凶猛来袭,淮滨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疫”不忘战脱贫,两场硬仗一起打,坚持决战决胜谋“双赢”,以统筹兼顾之谋、科学精准之策、担当务实之风,交出了坚持“两手抓”的合格答卷,赢得了夺取“双胜利”的战略主动,早在3月18日,淮滨县就率先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率全部达到100%,居信阳全市首位!
“硬仗”面前显担当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淮滨县闻令而动,第一时间传达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立即启动Ⅰ级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分别明确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具体工作,全面有序开展疫情防控。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共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办公会15次,指挥部会议10次,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反应的敏锐性、判断的前瞻性、决策的精准性、措施的针对性。
坚持一线调度。坚持领导带头、块抓条保、压实责任、分包到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行县党政领导责任分包制,将全县19个乡镇(街道)、公共场所、宾馆饭店、交通卡口等重点区域,划分为“22个板块”,每个板块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分包负责,统筹力量,协调各方,建立上下贯通、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打造高效有序、令行禁止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
坚持一线督导。县主要领导恪尽职守,既挂帅又出征,身先士卒、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疫情防控指挥部班子成员取消休假,在岗在位,深入联系乡镇(街道)和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督促指导,与乡村干部一起战斗在防控一线;指挥部成员单位班子成员全员在岗,发挥职能,协调联动,履职尽责,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大考”来临显智慧
如何在战“疫”大考中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
淮滨县既有“硬核”作为,更有“智慧”谋略。他们抓疫情防控毫不松懈,抓发展毫不动摇,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双胜利”,拿出了一个个充满前瞻智慧、富有地方特色的“淮滨方案”。
淮滨之智,在于超前防范。他们先后四次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围绕做好统筹、做实精准、做强产业、做活就业、做细帮扶“五篇文章”,制订出台《淮滨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实施方案》,开展20个专项行动,成立20个工作专班,聚焦全县所有农户,综合分析研判,进一步把底数澄清、把人头摸准、把情况弄实,强化措施举措,精准脱贫路径,党政领导定点督战,处级干部包片督战,督查专班巡回督战,确保未脱贫户全脱贫、已脱贫户不返贫、监测边缘户不致贫。
同时,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党建联盟+产业联盟”独特优势,26个特色产业牵头乡镇按照成立一个服务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建立一套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制定一套疫情防控预案、出台一批帮扶政策、建立一支联企帮扶队伍、开展一轮党员干部帮扶联系的“六个一”要求,迅速行动,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及时了解掌握带贫企业(农户)存在的实际困难,做好服务保障。
淮滨之智,在于化危为机。充分利用返乡人员居家时机,在全市率先打响“人力人才招引战”,大力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工不停歇”“我为家乡荐人才”等活动,通过出台招工优惠政策、设立专项经费、加大信贷支持、奖补产业基地等举措,留下了人力,引进了人才,凝聚了人心,得到丰硕、全面的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全县共招工13103人,是去年同期的3倍;引进乡土人才1996人,其中留乡创业人才949人,有41人列入村支部书记意向人选,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淮滨之智,在于科学应对。他们敢于直面矛盾,充分征求企业意见,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创新制定出台了“545”企业复工指导意见,积极推动企业错峰复产,全县110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全市第一;在项目开工上,深入结合省、市《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创新实施重点项目开工“166”规则,有序推动153个重大项目安全开工,开工率全市第一;在返岗就业上,建立返岗服务“333”工作机制,通过“外出返岗直通车”“点对点”输送,共输出返岗务工人员10万余人,确保群众增收不减;在教育教学上,谋划实施教育提质“2312”行动,大力开展“线上教学”“空中课堂”等活动,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党旗飘扬显作风
平时涵养初心,战时锤炼作风。淮滨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支部在一线,党员冲在前”专项行动,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支部在一线。在城区,“党组织负责、网格支部包干、党员中心户划片、党员联户”的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全县92个居民小区和174个居民楼院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在乡村,由村责任组长、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组成疫情防控“铁三角”,在卡点、网格上成立战时党支部,依据村民小组区域划分若干党小组,由村“三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担任党小组长,将村内无职党员和公益岗位人员划分到各小组,负责疫情排查管控工作。622个网格卡点,406个战时党支部,1240个党小组,387个党员先锋队……一张张科学防控网迅速建立、张开,构筑起坚强有力的“红色堡垒”。
党员冲在前。全县共产党员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主动“戴党徽、亮身份、同诵读、作表率”,按照“三包一”工作机制,对全县排查出的5483名湖北返乡人员,逐个包保到位,严盯死守,严防流动。在卡点昼夜值守,严密筛查,不漏一车一人,用坚强党性筑起抗击疫情“中流砥柱”。
服务暖民心。为确保群众居家隔离管得住、稳得住、留得住,大力开展“四送服务”活动,拉近了党心民心,加深了鱼水深情。送监管服务上门,党员干部对重点人员一天两次测量体温、居住地一天两次“消毒消杀”;送娱乐服务上门,县电视台开辟两个频道,先使用,后续费,确保群众居家精神文化需求;送工岗快递上门,党员干部整合县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需求,制作成电子版招工简章,打造线上招工模式,确保意向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择业就业;送生活服务上门,党员干部当好快递员、代买员、广播员、心理疏导员……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广大党员干部以众志成城的齐心、力挽狂澜的决心、高举旗帜的初心,用血肉之躯筑起“红色堤坝”。“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就要冲在前”的呼声至今响彻耳畔,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已蔚然成风。
迎难而上显风采
争先出彩的使命呼唤淮河儿女砥砺奋进,积淀深厚的淮河文化激励淮河儿女勇毅前行,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们立足岗位、奋勇争先,铸就成为淮滨的大美形象。
淮滨美在迎难而上。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全县卫生战线工作者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出彩淮滨人的行动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他们当中有“父子兵”,有“夫妻档”,还有全家齐上阵,展现着舍生忘死的出彩淮滨人担当。县人民医院广大医护人员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展现着无私奉献的出彩淮滨人精神。他们是战斗员,冲锋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隔离病区的最前沿;他们是消杀员,走遍了医院本部、康宁病区、室内室外、连廊楼道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执勤员,坚守在医院门诊大厅、病房入口、会议室外测量体温。这样的“最美逆行者”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
淮滨美在无悔坚守。各级党员24小时值守在全县622个网格卡点;下沉机关干部、政法队伍和基干民兵“三支队伍”,筑牢了战“疫”铜墙铁壁;106个县直单位4450名机关在职党员纷纷请战,投入战斗在“双服务双报到”一线;政法队伍组建起8个县级巡逻队、496个乡村巡逻队,划定巡逻线路494条,全天候、无死角开展巡逻管控;19个基层武装部107名基干民兵尽展军人本色,“迷彩服”成为战“疫”一线一道道靓丽的风景;274名驻村第一书记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与驻点村百姓同呼吸、共抗疫,从脱贫攻坚“帮扶人”成为疫情防控“守护人”;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端、网、微、屏”整体发力,生动讲述抗疫故事。
战“疫”期间,县委、县政府集中表彰专业技术人才17名,先进基层党组织43个,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83名,优秀第一书记26人,嘉奖20名有贡献突出的医务人员,授予49名同志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称号,3人获得火线提拔,在淮畔树立起一大批先进标杆。
淮滨美在正知向上。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改变了这座城市,也改变着人民的精气神。全县党员纷纷捐款捐物,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服从大局、遵守规定,自觉“宅”在家里,为前方、为一线助力加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钱捐物出力,展现出大爱无疆的无私境界。疫情消退,从政府到部门,从项目建设工地到企业,从生产车间到田间地头,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按下“快进键”,全力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82万勤劳勇敢的淮河儿女,正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朝着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目标阔步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