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能一刀切

信息来源: 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 2019-03-27   浏览次数:  
 【 字体:

  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与之同时,完善与金融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也成为监管的工作重点。在3月24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金融业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但是开放的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易纲指出,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包括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框架、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构和处置机制等四方面内容。

  在政策机制上,易纲指出,充分发挥金稳委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的政策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

  事实上,在成立之初,金稳委就被定性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相关事项在是金稳委主要职责之一。从组织设置来看,金融委办公室设在央行,由央行设立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负责其日常事务。值得关注的是,新一届金融委还设了7个协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金稳委设置7个协作部门,既有中宣部、网信办等职能部门,也有司法部这样的司法审判机构。这些协作单位的参与有利于堵住监管空白,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整治金融乱象。

  在货币政策方面,易纲提到,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框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对系统性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丰富政策工具箱。加强对金融市场实时的监测,阻断跨市场、跨区域、跨境的风险传染。

  对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框架,央行曾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传统央行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针对日益重要的金融周期问题,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加以应对,弥补原有调控框架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健全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构和处置机制也是易纲强调的重点之一。易纲指出,探索以存款保险为平台,建立市场化、法治化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稳妥有序处置金融风险,建议近期尽快修订《存款保险条例》,以存款保险制度为核心,加快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有序处置机制。

  此外,易纲还提及,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

  事实上,金融业加速开放与监管的关系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随着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和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原有监管方式、工具是否适用值得深入研究。去年11月,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曾表示,新的金融开放的措施具有很多突破性。但也必须注意,在扩大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维护金融的安全和稳定,必须不断地完善和加强监管的能力、提高监管的水平,包括加强宏观与微观审慎的监管;加强系统重要性和非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监管和跨行业、跨市场的综合监管;加强境内业务和跨境业务的监管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随着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结构、业务模式将更加复杂,呈现出跨国别、跨市场、跨领域的特点。所以,金融监管机构要弥补制度短板和监管空白,特别是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严防跨境资本异动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的冲击。同时,监管机构还要注重学习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和标准,加强与发达国家监管机构交流合作,确保监管能力与开发水平相适应。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28 15:57:16